在南京欧米奇的调酒教室里,量酒器的刻度是青春的标尺,火焰的弧线是梦想的轨迹。三位毕业生——于杨、陈艾琳、冯钰航,用基酒书写人生剧本,将课堂上的"0.5毫升哲学"酿成创业路上的独家风味。
	 
	 
	酒吧主理人
	于杨—毕业于欧米奇调酒专业
	 
	 
	特别想谢谢我的老师们,他们既是严格的“技术控”,会因为我们量酒器差0.5毫升而重新来过;也是最懂我们的梦想家。
	记得毕业前,我纠结要不要回老家发展,老师说:调酒师的舞台不在大城市的霓虹里,而在你能不能让每一杯酒都有故事。
	现在我自己的酒馆,我会给客人调一杯运河晚风,用本地的桂花蜜做装饰,很多客人说喝到了家乡的味道,那一刻我突然懂了老师的话。
	如果给学弟学妹们调一杯“成长特调”,我的配方会是:30%好奇心+50%刻意练习+20%不怕犯错的勇气。
	 
	 
	调酒师
	陈艾琳—毕业于欧米奇调酒专业
	 
	 
	第一次走进欧米奇的调酒教室,就被满墙的调酒器具和扑面而来的果酒香击中了。原来热爱真的可以变成一门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手艺。
	在这里,我们从认识每一款基酒的性格开始:伏特加的纯净、威士忌的醇厚、金酒的草本清香.....
	杨老师总说,“调酒师是液体的导演”,而欧米奇给了我写剧本的底气。
	 
	 
	调酒师
	冯钰航—毕业于欧米奇调酒专业
	 
	 
	记得有次练习火焰鸡尾酒,我总掌握不好点,老师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,而是让我观察火的角度,火焰与酒体的反应。温度会改变香气的释放,就像人生的火候,急不得。
	后来我才明白,欧米奇教给我的不只是配方更是对细节的敬畏和对平衡的理解——就像酸甜苦咸的配比,生活也需要找到自己的调子。
	 
	 
	 
	从教室到酒吧,南京欧米奇用"创就业帮扶体系"搭建了风味人生的转换器。正如杨晓松老师所说:"我们培养的不是调酒师,而是生活美学家。"在这个用刻度丈量梦想的舞台上,每一滴酒液都在讲述:热爱,本就是最精准的配方。